電鉆的簡史以及原理
2023-09-15 13:43:24
admin
31
世界電動工具的誕生就是從電鉆產品開始的——1895年,德國研制出世界上一臺直流電鉆,這臺電鉆重量14公斤,外殼用鑄鐵制成,只能在鋼板上鉆4毫米的孔。隨后出現了三相工頻(50Hz)電鉆,但電動機轉速沒能突破3000r/min。
1914 年,出現了單相串激電動機驅動的電鉆,電動機轉速達10000r/min以上。
1927年,出現了供電頻率為150~200Hz的中頻電鉆,它既具有單相串激電動機轉速高的優點,又具有三相工頻電動機結構簡單、可靠的優點,但因需用中頻電流供電,使用受到限制。
60年代,出現了用鎳鎘電池作電源的無電源線的電池式電鉆。到70年代中后期,因電池價格降低,充電時間也縮短,這種電鉆在歐美、日本得到廣泛使用。
電鉆起初用鑄鐵作外殼,后改用鋁合金作外殼。60年代,熱塑性工程塑料在電鉆上獲得應用,并實現了電鉆的雙重絕緣。
60年代還出現了電子調速電鉆。這種電鉆利用晶閘管等元件組成電子線路,以開關撳鈕被撳入的深度不同來調節轉速,從而使電鉆在使用時能按被加工對象的不同(如材料不同、鉆孔直徑大小等),選擇不同的轉速。
原理
電鉆工作原理是電磁旋轉式或電磁往復式小容量電動機的電機轉子做磁場切割做功運轉,通過傳動機構驅動作業裝置,帶動齒輪加大鉆頭的動力,從而使鉆頭刮削物體表面,更好的洞穿物體。